当前中国涉外法治人才缺口巨大,全国仅1%法律人从事涉外业务,小语种法律人才缺口超90%怀远策略,年均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涉外法治专业已成为高附加值的就业方向。外语类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7月18日,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正式投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各专业组分数线均一次满档,而卓越涉外法治与商科人才组以投档最低分589分和投档最低排位8150位成为历史类里的最高分组。对考生而言,提前布局“外语+法律”,将成为突破就业红海的关键。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里,外语类人才是科技浪潮之下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一类。而广外今年不仅投档分数线涨势喜人,还以最低排位暴涨3482名跻身广东高校第六,与深圳大学共同构成广东省“最强双非”的格局。
展开剩余80%其中,热度最高的卓越涉外法治与商科人才组,让我们看到了“新”语言类复合型人才超乎想象的发展前景和在全球化浪潮之中炙手可热的程度。
2025年是世贸组织成立30周年,中国入世24周年。回顾历史,与20多年前相比,我国的地位与角色已经发生了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近年来官方不断强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必须是全方位、系统的、跨学科的、跨专业的。而广外占据广东这样的全国外贸“头号大省”的区位优势,有着培养更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实践的涉外法治人才的使命。
6月13日,人民日报聚焦报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手持双学位,涉外法治人才走上‘黄金赛道’”。近年来,广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机遇,全面提升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瞄准“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湾区所急、广外所能”怀远策略,创新确立“法学+外语”“外语+法学”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双模式”,持续提升区域发展急需的战略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广外获批全国首批法律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学科连续两年上榜软科“中国一流学科”。广外成立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广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学院等平台;获批涉外法治研究院省级特色智库,完成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国际法全英教学团队”结项,获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5年初,广外“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法学”以及“小语种+法学”等10项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复。截至目前,广外已获批19项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其中9个专业与法学专业相结合,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国际化人才。
作为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最顶尖的语言类高校,广外以33个外语语种的76个本科专业,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关键语种专业,并成为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高校。
在此基础之上,广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专业、涉外法治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相关专业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外语学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打造“外语+”学科体系,2024年1月,“商务英语+法学”等9项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这是广东省上线的首批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采用小班教学、复合型培养等模式,在课程大纲、课程设置等方面着重改革。
广外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实践能力缺乏问题。2024年,广外引进邀请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高校教授在线直播授课。通过跨校、跨境、跨学科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近年来,广外学子还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机构实习及任职机会;毕业生入选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称号。
而开放办学也取得了亮眼的成果。2024年,学校共有19名毕业生获得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实习机会,3名研究生正式入职联合国总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投行等国际组织,从广外校园到国际组织他们用专业知识和积极态度诠释着中国青年的风采。
广外法学专业毕业省连续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在国家机关、涉外律所、涉外企业等单位就业,已经形成新的“黄金赛道”。
涉外法治人才让我们看到语言类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另一条晋升路径,也让新一代语言类人才有了更多可能怀远策略,“外语+法学”“外语+金融”“外语+科技”……在以外语为基础之上有无数种排列组合,而外语成为了叠加buff的“大杀器”,而解决国际事务的能力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今年广外分数线暴涨的原因之一。
发布于:陕西省股票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